電解次氯酸鈉發生器現如今已經越來越多的普及起來,也越來越多的運用到水體消毒當中。作為一個新興的消毒設備,電解次氯酸鈉發生器的安全操作規程有哪些,它的性能特點又有哪些呢?下面由濟南德林達來為大家介紹一下:
次氯酸鈉發生器介紹圖:

功能水定義為通過人為處理,獲得各種有用功能的水,電解水作為一種具有滅菌效果好,實用性強且無二次污染的殺菌處理技術受到歡迎。通過鈦電極電解飲用水或微量淡鹽水產生功能水,廣泛應用于電解水機中。
電解次氯酸鈉發生器操作規范
首次運行時需先通水測試有無滲漏,并手動調整流量計,具體做法為:
打開系統進水總閥及各個罐連接的進水閥,使系統內各個設備處于充滿水狀態,檢查各個儲罐出口處、主機電解槽及各個管路連接處有無滲漏,若有滲漏可以PVC膠重新進行粘結;若無滲漏進行下一步;
通過流量計下端連接的手動閥調整自動溶鹽配鹽裝置中的流量計;
調節稀鹽水計量泵前端的電磁流量計;
利用自動上鹽機將鹽加至溶鹽箱zui高鹽位,要求使用精制工業鹽一級;
開啟控制柜電源,將控制柜內所有斷路器閉合,整流電源斷路器閉合,在PLC主屏幕上點擊“自動運行”,系統將進入自動運行狀態,此時系統將自動進行溶鹽、稀釋鹽、電解、投加等,并可根據余氯檢測儀反饋信號自動調整投加量。
停機時,切換至手動狀態,將整流電流、電壓歸零,反沖洗15分鐘后關閉整流電源,控制柜電源。
設備持續工作600-800h后需要進行酸洗,酸洗時將20L小桶33%鹽酸連接至酸洗系統的水射器進氣口,打開自來水閥門,系統將自動進行配置稀鹽酸,配置濃度為3%-3.5%,酸洗定時在出廠時已經設置好,可自動進行酸洗。
次氯酸鈉投加系統的排氣設計:
紅色標注的位置是在設計過程中必須加以考慮的排氣點。次氯酸鈉在儲存過程中受光照和熱的影響, 以及自身化學性質的不穩定, 在儲罐中會發生分解。分解產生的氣體與液體混合在一起進入投加系統的管線中,可直接影響計量泵投加精度、流量計的準確檢測和其他附件的正常工作。所以, 必須在系統中增加排氣點。進口管路的排氣在投加系統的進口管路中, 需要在計量泵的進口前增加排氣點, 目的是保證盡可能少的氣體進入計量泵內部,保證計量泵的投加精度,具體如下:

性能特點
※·鈦基陽極采用鈦極采用釕、銥、銠等五元稀貴金屬涂層精制而成,性能穩定,電角效率高,免清洗,耐腐蝕。
※·采用進口原料自行研制生產的不對稱耐腐蝕電解隔膜,具有高導電率、耐腐蝕、微孔徑、免維護等特點。
※·該電解膜不僅使用設備產生消毒劑效率高,同時還降低了鹽耗、電耗。
※·直接投加固體鹽,案例方便,避免了配置飽和鹽水的繁瑣。
※·發生器全用全密封設計,工作時無電解液和消毒劑泄漏。
※·電解槽箱體全部采用白色覆膜PVC板材焊接而成,確保設備耐腐蝕;
以上就是濟南德林達為您介紹的電解次氯酸鈉發生器安全操作規程,只有按照合適的操作規程去操作,才能使設備安全的運行,長期以往,還會為您節省下一筆可觀的設備維修費用。希望經過上面的介紹,能夠幫到大家。